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國際傳播工作,強調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有助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
2024年是孔子學院品牌創立20周年。20年來,在中華文化傳播與全球文化交流的舞臺上,孔子學院猶如一顆璀璨的明星,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自中白建交以來,兩國在教育領域的合作規模不斷擴大。1992年,雙方簽署一系列教育合作協議,為孔子學院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2013年,中白兩國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共建 “一帶一路” 倡議的提出以及中白工業園項目的啟動,猶如一陣春風,為中白教育合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雙方合作步伐大幅加快,呈現出嶄新局面。白俄羅斯孔子學院在推動中白雙方教育及各領域交流合作方面起到了關鍵作用。2020年,孔子學院品牌的運營機制迎來了變革和新一輪的挑戰。白俄羅斯的孔子學院緊跟變革步伐,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業務范圍不斷拓展,內涵建設不斷深化,體制機制不斷完善。
目前,白俄羅斯共有7所孔子學院、兩處獨立孔子課堂。隨著孔院的建立與發展,中文教學的范圍也已經全面擴展至白俄羅斯7個行政區域,包括明斯克州、布列斯特州、維捷布斯克州、戈梅利州、格羅德諾州、莫吉廖夫州,以及直轄市明斯克市。本文將以白俄羅斯明斯克國立語言大學孔子學院為例,淺談孔子學院在加強建設高校間的協同機制與推動兩國交流合作中發揮的作用。
孔院成為連接中白的文化橋梁
2011年,東南大學與明斯克國立語言大學共同籌建的孔子學院正式成立。13年來,東南大學堅持設立初衷,始終以服務國家外交大戰略和推廣國際中文教育為目標,積極支持和部署孔子學院的相關工作。2013年12月,明斯克國立語言大學孔子學院(以下簡稱“語大孔院”)還被授予“優秀孔子學院”榮譽稱號。
語大孔院目前共有24個教學點(其中2個為孔子課堂),遍布明斯克、維捷布斯克、莫吉廖夫、布列斯特和哥羅德諾等5個城市,近年來,語大孔子學院及下設孔子課堂的教學規模不斷擴大。
作為中白兩國高校學術科研合作交流的平臺,中白文化交流的紐帶,語大孔院通過豐富的中文教學課程和多樣的文化活動,在促進校際交流協作及中白兩國文化、教育和經濟各領域的合作中都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促進語言交流,深化文化交融
近幾年來,語大孔院當地注冊學員平均在1200人上下。自孔子學院成立以來,已有近300名學生通過孔子學院的獎學金項目在中國高校學習中文和國際中文教育相關專業。同時,每年還會有來自明斯克的師生來中國參加團組和夏令營,深入地認識了解中國的文化及中國高等教育。
2021年-2023年語大孔院學員從1000多人發展到超過2000人,累計學生總數已近兩萬人。隨著注冊學員數量的增長,孔院師資人員逐步增加,搭建起了一支高質量的優秀教師團隊。目前,孔子學院教學團隊已達30余人,其中包括中方院長1人、公派教師1人、公派志愿者3人、海外志愿者17人、本土中文教師10人。
在明斯克,語大孔院開設了豐富的中文課程,組織開展了多項具有地區影響力的活動:如每年的“孔子學院日”活動、新春晚會、中秋晚會;承辦“漢語橋”中文比賽白俄羅斯賽區比賽,并頻獲佳績;舉辦“我眼中的中國”繪畫比賽、“詩歌散文中的中國”漢語語言類競賽;舉辦“中國武術”大師班、“中國音樂”大師班、“中國傳統手工藝”大師班、中國書法/國畫大師班等極具特色的活動,不僅吸引了眾多白俄羅斯民眾參與,還為當地學生和社區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國歷史、藝術、語言和習俗的窗口,推動了中華文化的海外傳播。
多樣化的中文課程和文化活動,吸引了大量白俄羅斯學生和社會各界人士參與,不僅提高了他們的中文水平,還加深了他們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深入的文化交流為中白兩國人民間的友誼和合作奠定了情感基礎。
加強校際合作,推動學術交流
孔子學院作為中白兩國高校合作的橋梁,通過教學、科研、文化交流等方式,促進了學術資源的共享,加深了對彼此的理解和信任,為兩國高等教育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東南大學與明斯克國立語言大學開展了多方位實質性合作,學校外國語學院、人文學院和海外教育學院均與明斯克國立語言大學進行了師生互訪、師資交流、學生交換等。兩校發起了針對中文翻譯專業的“3+1”聯合培養方案,有助于明斯克語大中文專業的提升與發展;針對俄語專業的“3+1”聯合培養方案則反哺了東南大學的俄語相關學科;通過東南大學俄語系研究生赴白交流,明斯克國立語言大學學生參加來華“漢語橋”夏令營等活動開展學生的交換學習;通過語大教授為東南大學俄語專業學生授課,東南大學教授為語大孔院漢語教師進行線上培訓等方式實現教師之間的培訓交流,語大孔院還開設了白俄高校首個中文系,成為培養高級翻譯、外語教師的關鍵基地。
此外,語大孔院創新式開展線上中文課程項目,充分利用信息化網絡平臺開展教學和學習交流。2024年,東南大學為孔子學院的學員們開通了中文聯盟平臺的使用權限,讓白俄羅斯中文學習者直接便利地獲取中文學習資源。
兩校還依托孔子學院,建立起了學術交流平臺,推進了多領域的科研合作和學術討論。如明斯克國立語言大學舉辦多年的“中白教育論壇”,今年舉辦的第一屆“中白婦女論壇”,均吸引了大量相關領域的學者及專家參加,為兩國各高等教育機構之間開展學術交流搭建了平臺。今年9月24日至25日,第五屆中白教育論壇在明斯克國立語言大學舉行,來自白俄羅斯和中國的專家學者、高校及中小學校長、孔院院長、中文教師和學生等近200人通過組織各類研討會、專題講座和工作坊,圍繞兩國教育比較、特色教育、中文學習重要性、創造教育空間等話題進行探討交流。
深化協同機制,推動多領域合作
在孔子學院作為交流平臺的基礎上,兩校協作有效促進了雙方的校企合作,促使相關產業縱深發展,建立了產學聯合的新模式。
為了拓展中文專業相關學生的實習和就業機會,明斯克國立語言大學還組織開展了校招會等多種形式的活動。2022年5月,語大和中白工業園簽署合作協議,為白方中文及相關畢業生提供職業指導及就業機會。
孔子學院充分利用雙方高校的優勢資源,完善了“中文+職業技能”教育模式,建立了“中文+”產研學平臺,助力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些努力不僅推動了教育的國際化合作,也為白俄羅斯中文教育的多元可持續性發展做出了重要探索。
語大孔院還致力于推動兩國教育合作項目的實施。2022年5月6日,明斯克國立語言大學孔子學院協助白俄羅斯巴拉諾維奇第七中學與中國南京市洪武北路小學進行了“云簽約”,成功締結了國際姐妹學校關系,為兩國中小學生搭建了一個相互學習、深入了解、共同進步的橋梁和平臺。這不僅是對白俄羅斯中文教學創新實踐的舉措, 也對提升白俄羅斯中小學中文教學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中白兩國以人文交流為契機,深化了教育領域的交流合作,也促進了兩國互信水平進一步提升和多領域的合作加深。展望未來,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和中白兩國互利合作的巨大潛力,孔子學院的角色將更加重要,有望在未來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為中白友誼和互利合作寫下新的篇章。(作者系東南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孔子學院辦公室秘書)
文章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看法。
神州學人雜志及神州學人網原創文章轉載說明:如需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