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中國首家網上媒體 1995年 1 月 12 日創辦
社內媒體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當前位置: 首頁 > 原創 > 正文
2024年11期|教育成為推動全球農村可持續發展關鍵因素
發布時間: 來源: 神州學人(2024年第11期)

  世界上79%的貧困人口生活在農村地區,如何通過教育和培訓提升農村人口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推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建立更具包容性和韌性的社會,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重要課題。 

  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關乎許多國家的未來,農村發展離不開教育的支撐和引領。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以下簡稱“職成教育”)體系建設與轉型對適應不斷變化的技能需求、推動農村地區經濟增長和社會公平至關重要。

  中國和東南亞各國均在職成教育促進農村發展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同樣在建設可持續發展農村方面面臨諸多機遇與挑戰。

  2024年6月1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下稱農教中心)與合作伙伴一道舉辦中國-東南亞職業與成人教育轉型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研討會,邀請中國及東南亞各國職業與成人教育管理者、實踐者和政策制定者交流分享各國的治理實踐經驗,探討如何運用新技術創新教育模式,培育滿足未來農村發展需求的人才,為區域乃至全球的農村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職成教育是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2015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上審議通過《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未來15年世界各國發展合作指引方向,提出人類(people)、地球(planet)、繁榮(prosperity)、和平(peace)、伙伴關系(partnership)5P愿景。這一愿景的達成與教育息息相關,可以說,教育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鍵因素。

  當前,全球教育仍面臨諸多挑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數據顯示,全球仍有2億多兒童和青少年處于失學狀態,7億多成年人缺乏識字技能,許多國家教師短缺,教育事業缺乏充分的資金支持,尤其在職成教育領域缺乏資金投入……這些都是制約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的嚴峻挑戰。

  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與產業革命正向縱深推進,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生產和學習方式。

  職成教育成為全球應對時代變化、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點。2022年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戰略(2022-2029年)》,重點關注如何培養個人學習、工作和生活技能。2022年6月,第七屆國際成人教育大會通過《馬拉喀什行動框架》,強調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并呼吁發展與勞動力市場需求和社會發展相匹配且高質量的職成教育。2022年9月召開的聯合國教育變革峰會強調重新審視技能發展和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并敦促決策者加大面向未來的職業技術教育與培訓。

  終身教育是中國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如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處教育處處長張淞云在研討會中談道:“中國堅持終身學習理念,把建設學習型社會作為國家戰略加速推進,以數字化服務終身學習,推進學習型城市、學習型社區、學習型組織建設,不斷完善終身學習的政策法規、組織機構、教育體系,推動全民終身學習高質量發展。”

  中國已建成世界最大規模職業教育體系,近年來,中國職業院校數量和接受職業教育的人數一直在穩步增加。據教育部發布的《中國職業教育發展報告(2012-2022年)》,在我國的現代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一線新增從業人員中,有70%以上為職業院校畢業生。可見,中國職業院校培養了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國工匠,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

  東南亞各國同樣意識到教育,特別是職成教育對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通過積極增加職成教育投入、建設職成教育體系和制定相關政策等方式保障可持續發展。例如,新加坡推出了“未來技能”項目,有專門的國家機構分析未來所需技能圖譜、矩陣并由政府資金支持相應的培訓項目;文萊實施“21世紀國家教育體系”(SPN21),以學生為中心努力促進文萊學生具備迎接21世紀挑戰的知識和技能,同時還建設有8個層次的教育體系推動終身學習;泰國設有職業教育委員會進行勞動力的發展和管理,以滿足國家的人力資源需求;馬來西亞在進行教育規劃時一直考慮人口組成變化,在國家層面出臺了多項政策以保障需求旺盛的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等。

中國-東南亞職業與成人教育轉型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研討會

  職成教育為農業農村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最有效的方式,職業教育在脫貧攻堅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國際勞工組織的數據顯示,世界上79%的貧困人口生活在農村地區。如何通過教育和培訓提升農村人口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推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建立更具包容性和韌性的社會,是擺在全人類面前的重要課題。

  中國的職業教育是有溫度的職業教育,“職教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是典型的中國職教理念。近年來,中國政府大力發展面向農業農村的職業教育,構建農村職業教育與培訓優質資源體系,為農村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澎湃動力。《中國職業教育發展報告(2012-2022年)》顯示,15%的高職院校年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超過5000人/日,培養了大批“土專家”“鄉創客”,有效服務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建設;職業學校70%以上的學生來自農村,成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生力軍。2013年至2020年底,中國累計有800多萬貧困家庭學生接受職業教育。

  人才是支撐發展的核心要素。中國滋根鄉村教育與發展促進會可持續發展教育項目專家、調研與培訓項目主任李光對表示,職成教育應該逐步完成從工業化技能培養向服務人的發展需要轉型,培育有生態文明意識,也有技能與能力的人才,服務于農村發展。與此同時,面對AI浪潮的到來,中國職業教育也在不斷轉型升級,培養適應未來需要的技能人才。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職業與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所長白濱在研討會上提出,如何通過職業教育培養農村學生不被機器取代、可持續發展的技能是中國職業教育工作者思考和努力的方向;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職業教育需要更多地關心學生的職業發展和綜合素質,如解決問題、復雜溝通、交流合作等能力,而不是進行單一的技能培訓。

  在中國,職業教育為農村發展提供著重要支持,獨具特色的“中國模式”在推動鄉村振興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例如,由農教中心、中國成人教育協會和國家開放大學牽頭的“農村社區學習中心能力建設項目”將農村的終身學習活動與農村當地的產業發展、鄉風文明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改造、傳統文化傳承結合在一起,通過參與式學習提高個體的技能與能力,實現教育與發展的共贏,這也成為學習型社區、學習型鄉村建設的積極實踐。

  本次研討會上,中方專家還積極分享了地方典型案例及項目經驗,為東南亞其他各國通過職成教育推動農村發展提供思路。其中,上海市堅持“學習讓鄉村更美好”理念,通過積極探索數字化賦能學習型鄉村建設,培養新型村民、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經驗,獲得了各方關注及點贊。

  上海市雖然是一座國際型大都市,但仍有1500多個行政村,鄉村常住人口266萬人,占比10.7%。上海市學習型社會建設服務指導中心辦公室、上海開放大學社區教育部主管王一凡在會上介紹,目前上海市已搭建了全層級教學網絡,完善了四級線下體系,依托9家區級社區學院、108所鄉鎮社區學校、1570個村學習點以及田間教室、農家書院等鄉村特色的學習場所,實現農村學習環境全覆蓋。同時,上海市也開通了線上學習平臺,依托遠程教育優勢,通過上海學習網向村民提供了超4萬門在線課程,年點擊量超過400余萬人次。

  東南亞各國同樣在職成教育促進農村發展方面有著自己的思考與實踐。一些國家不斷提升教育公共服務的公平性、普惠性,讓教育更多更公平惠及民眾,如柬埔寨對于貧困人口的受教育權予以重點關注,設有“掃盲計劃”及“創收計劃”為農村貧困人群提供學習機會,實施基礎教育同等學歷計劃(Basic Education Equivalency Programme,簡稱BEEP)為他們提供線上教育,完成即可參與市級層面的職業教育;印度尼西亞實施了SMK(Sekolah Menengah Kejuruan,職業教育中學)農村發展計劃,將職成教育融入農村發展,應用在16個省、134所職業學校以及273個鄉村,旨在加強人力資源與經濟發展間的聯系,為學生提供更多機會學習,推動農村發展。還有一些國家致力于推動產教融合,讓教育與現實需要緊密相連,如新加坡通過產業引領綠色經濟發展,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泰國推動教育與產業融合,為農村人口增加技能;越南通過不斷提升與改善課程設計,推動職業教育課程進一步滿足產業需求,以期更好地促進農村發展。

2024年2-3月,在BANDAR DARULAMAN社區學院開展裝飾課程

  參與全球治理,發揮中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

  中國與東南亞各國地緣相近、人文相通,擁有悠久的友好交往歷史。2021年,在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紀念峰會上,習近平主席鄭重宣布建立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為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繁榮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加強中國與東南亞各國在教育推動農村發展實踐經驗方面的溝通交流,共同應對風險挑戰,探索未來合作發展可能性,是此次研討會的題中之義。各國嘉賓在討論中都表示,農村是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教育在其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面向未來,教育的轉型發展刻不容緩,中國應當積極參與全球治理,與東南亞各國攜手共進。

  中國一直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一方面,通過職成教育的轉型,主動擁抱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給農村生產生活帶來的新變化。我國現在已有大量的農村勞動力通過職業教育學習使用無人機、大數據等新技術,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提升生產力。另一方面,科技產業革命也促進了職成教育轉型。目前中國建設的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已向全社會乃至全球學習者免費開放,大量農村學習者得以通過數字化獲得豐富的學習資源,形成終身學習的新模式。

  中國職業教育是開放的職業教育,在“引進來”和“走出去”中不斷實現提升。在助力國際產業合作方面,中國職業教育伴隨中國企業和產品一起“走出去”、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建設了一批 “魯班工坊”和“中文+職業教育”特色項目,培養了大批懂中文、熟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地中資企業急需的本土技術技能人才;在推動技術文化交流方面,中國積極參加世界技能大賽,通過以賽會友、以賽促技的方式共同提升。

  中國和東南亞國家一直秉承打造中國-東盟職教共同體的目標,積極分享職業教育助力減貧脫貧、拉動就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經驗和做法,聚焦經濟社會發展急需專業領域,開展雙向合作辦學、專業共建、師資培訓、校企合作和人才培養等多層面合作。2017年啟動的“中國-東盟雙百職校強強合作旗艦計劃”(簡稱“雙百計劃”)和2023年啟動的“中國-東盟職教合作領航計劃”(簡稱“領航計劃”)就是其中的代表。

  截至2022年7月,“雙百計劃”聚焦高鐵、通信、智能制造、航空航海、電子商務等特色專業領域已遴選出5批共100個“中國-東盟高職院校特色合作項目”,通過來華留學、境外辦學、師資培訓、聯合培養等合作模式,打造了一批中國-東盟職業教育合作樣板。“領航計劃”旨在推動更為緊密的政校行企合作、師生雙向交流、標準和課程共建,共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師資隊伍水平,共同實現深度跨境產教融合,為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應用型人才。近年來已舉辦中國-東盟職業教育國際論壇和中國-東盟職業教育聯合會全體大會,并組織校長及骨干教師能力建設、學生創新創業營、赴東盟國家中國高職院校代表團、東盟駐華使節職教中國行、聯合課題研究等多項合作。

  在這次會議的主旨演講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多部門地區辦事處教育項目官員裴伯庸分享了《面向2030:中國教育扶貧實踐》里的多個案例。書中提到,教育是人類獲得能力、提升技能最基本、最重要的渠道,受教育權的缺失既是貧困的主要表現,也是導致長期貧困的重要原因。因此,普及教育是積累人力資本和消除貧困的關鍵途徑,保障受教育權是消除社會排斥的重要方式,也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不論是推動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還是助力農村脫貧及可持續發展,高質量教育,尤其是職成教育在其間發揮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中國和東南亞各國都有農村,也都有大量農民,中國更是具有豐富的農村脫貧經驗。

  2024年全國教育大會指出,要深入推動教育對外開放,統籌“引進來”和“走出去”,不斷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話語權。以農教中心為典型的一批機構組織,正在通過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開展教育國際交流合作,為推動全球教育事業不斷發展、提高中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貢獻中國力量。

責任編輯:施惠文

文章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看法。

神州學人雜志及神州學人網原創文章轉載說明:如需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

岛国a香蕉片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污片在线观看|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天美| 夜夜高潮天天爽欧美| tokyonhot鬼逝发狂在线| 天堂网www天堂在线资源| j8又粗又长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一蜜桃| 9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内射视频免费| 1卡2卡三卡4卡国产| 国产漂亮白嫩美女在线观看| 麻豆网神马久久人鬼片| 国产成人精品动图|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成人影院|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 鬼作动漫1~6集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精品小视频在线观看| 加勒比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 热99re久久精品这里都是精品免费| 亚洲综合第一区| 欧美三级全部电影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孑伦as|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在线观看| 久久91亚洲人成电影网站| 好湿好大硬得深一点动态图| a一级爱做片免费| 国产精品h在线观看| 草莓视频在线观看黄|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最新精品| 男女做污污无遮挡激烈免费| 亚洲老妈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果冻传媒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2020| 成人毛片免费网站| 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熟女视频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