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充分體現了我國文化精神內涵,承載了中華文明的智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升,以及共建“一帶一路”的持續深入,中國已成為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國。中醫藥專業是國際學生來華學習的主流專業,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2021年全國中醫藥統計摘編》,2021年度,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來華留學生在校人數為7439人,總體人數較2011年上升了32%。其中,本科生約占總人數的76%。中醫藥文化對于來華留學生具有獨特的吸引力,可以在給來華留學生開展中國國情教育的過程中充分發揮這一文化優勢。
留學生動手制作香囊,體驗中醫藥文化
中醫藥文化具有講好中國故事的天然優勢
中醫藥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獨特的理論體系、診療技術和藥物應用,體現了中華民族對生命健康和自然規律的深刻認識。中醫藥文化的價值觀、方法論和實踐形式,不僅為人類的健康事業作出了貢獻,也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
2019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截至2023年,中醫藥已傳播至196個國家和地區,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建設了30個中醫藥海外中心,全球治療人數已達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特別是新冠疫情發生后,中醫藥積極參與國際抗疫,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優勢學科,中醫藥學的國際地位越來越高,吸引了大批國際學生來到中國學習。有研究表明,留學生在接觸中醫,尤其是感受到中醫的獨特魅力之后,原有的思維會發生變化,對中醫的認同感也隨之上升,愿意進一步接觸及傳播中醫。這為以中醫藥為切口講好中國故事、構建中國話語體系提供了支持。
留學生參觀健康養老中心
發揮中醫藥文化優勢做好國情教育的路徑
為了更好地將中醫藥文化融入來華留學生國情教育,可以從中醫藥文化資源挖掘,融合第一、第二課堂教學體系和中醫藥文化國情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著手。
找準國情結合點,充分挖掘優秀中醫藥文化資源,講好中國故事。在我國悠久的中醫藥發展歷史中,有許多優秀的、彰顯中國人民美好品德的中醫藥故事。首先,在篩選中醫藥文化國情教育資源時,應根據國情教育的目的和來華留學生的文化背景,找準情感共鳴點、議題興趣點和利益交匯點,講好中華傳統美德故事、當代中國發展故事、中醫藥抗疫故事、中醫名家救死扶傷故事、“一帶一路”故事,助力構建“立足中國,融通世界”的話語體系。其次,充分挖掘、利用好中醫藥的五大資源屬性優勢,對中醫藥文化融入國情教育具有重大現實和長遠意義。中醫藥是中國獨特的衛生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重要的生態資源,這五大資源屬性為展現多元立體的中國形象提供了多維視角,對于構建全面的來華留學生國情教育具有重要意義。應根據想要講述的中國故事,深入挖掘優秀中醫藥文化資源屬性,并進行分類整理,形成模塊化教育資源。再次,高校應與擁有中醫藥文化資源的相關學校、企業、博物館、民間組織等緊密合作,形成穩定而長效的合作關系,打造來華留學生國情教育教學基地,圍繞中醫藥文化開展“感知中國”社會實踐。體驗式的學習有利于幫助來華留學生理解并融入中國文化與社會環境,將中醫藥文化的育人功能落到實處。
打通第一、第二課堂,將中醫藥文化融入來華留學生國情教育教學體系。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中醫藥文化集合了5000年來中華民族與疾病斗爭過程中積累的大量方法,并借鑒、吸收、融合了中國古代哲學、文學、地理、天文、道學、儒學等學術精華。在來華留學生國情教育內容設計上可以以點帶面,以中醫藥文化反映中華文化特色、中國與世界的交融互動;在教學方法上應發揮中醫藥文化特色,多采用體驗式和參與式教學方法,分層遞進將中醫藥文化融入來華留學生國情教育體系。
首先,在設計中國國情教育課堂講授內容時,應有計劃地將中醫藥文化融入其中。例如,在講授中國人民道德行為準則時,可以結合中醫藥文化“仁、和、精、誠”的核心價值觀;在介紹習近平治國理政的核心理念時,可以就其經常巧妙運用的中醫思維展開講述中醫藥文化蘊含的“資政興邦”的經世價值觀。
其次,國情教育除第一課堂外,更加注重第二課堂潛移默化的引導,只有行走的課堂才能讓國情教育動起來、活起來。應立足不同國家學生的興趣點和學習需求,充分考慮其語言文化背景,遵循文化認知規律分層推進。
在留學生來華初級階段,可通過參觀中醫藥博物館、體驗中醫藥診療手段等為學生提供認識中醫藥、了解中醫藥歷史和文化的機會。例如,通過中醫藥蘊含的“人命至重,有貴千金”“普同一等”等思想,理解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提倡的生命至上、尊重生命的理念。在中級階段,可依托教學實踐基地、國情教育基地、社會實踐基地等,將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連接起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幫助來華留學生深入探索中醫藥文化特色和發展脈絡,提升其對中國文化的綜合認識。例如,透過中醫藥健康產業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的基礎作用,可以更容易理解中國提出的健康中國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更能體現中國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觀。在高級階段,可以有重點地開展關于中國國情的競賽、演講等,鼓勵來華留學生將對中國國情的理解用語言或文字表達出來,從不同的角度講好中國故事,為在國際上傳播中國聲音提供新視角和新方案。
保障教育主體穩定性,打造中醫藥文化師資隊伍。來華留學生國情教育相較中國學生國情教育而言,更加復雜困難,更考驗授課教師的政治素養、知識儲備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國情教育課是由擁有文科學歷背景的教師擔任,他們往往缺乏中醫藥方面的知識,而具有豐富臨床實踐經驗的中醫師在留學生英語教育教學方面又存在一定的不足,結果導致師資供給能力不全面、不充分。相關高校應做好頂層設計,打造一支政治素質過硬、熟悉中醫藥文化、具備跨學科背景的國情教育教師團隊。
首先,要建立健全國情教育師資培訓體系,包括建立清晰的培訓目標和明確的實施體系。培訓內容應包括教學理論、專業知識、國家外交政策、國際話語體系構建等宏觀層面,也應包括中醫藥文化、中醫藥融入國情教育本領提升等,培育既具有綜合國情教育能力,又熟悉中醫藥文化的復合型師資。
其次,要引入社會力量,高校要與中醫藥博物館、中藥材基地、醫院、企業和社會組織開展師資互動,聘請中醫藥文化國情教育校外導師。可以邀請國醫大師、行業骨干等為留學生開展講座,在傳播中醫藥文化的同時加強中國國情教育。例如,可邀請名老中醫向留學生講述中醫藥在全球抗疫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通過抗疫故事讓留學生充分感受中國精神、中國速度,了解什么是中國醫生、中國民眾,什么是中醫力量。
中醫藥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具有鮮明的中國屬性,有利于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形象。在來華留學生國情教育中融入中醫藥文化元素,以此為突破口開展系統性、模塊化的國情教育,能夠幫助留學生深入了解中國文化的深刻內涵,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作者系南京中醫藥大學淡安書院副院長。本文系2022年度南京中醫藥大學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項目[NZYJG2022063]研究成果。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文章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看法。
神州學人雜志及神州學人網原創文章轉載說明:如需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