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導讀:
近期,各地人才政策與活動精彩紛呈。山東濟南動作頻頻,推出數字經濟人才新政12條,從人才引進、能力提升等多環節發力;制定加強銀齡人才隊伍建設的17條措施,從多方面創新;還出臺15條新政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多領域遴選優秀人才給予資金等支持。湖北武漢光谷推出“1+3”人才政策體系啟動全球引才,對頂尖科學家最高支持1億元,為創業人才打造“全周期”培育體系。西藏拉薩舉辦第二屆“人才周”活動,細化人才政策服務。廣東舉辦社科類專場人才對接會,為高校畢業生與用人單位搭建平臺。北京朝陽啟動全球青年“來朝筑夢”計劃,實施三大行動助力青年人才。HICOOL 2025全球創業大賽香港賽區正式啟幕,參賽項目數大幅增長。香港與廣州南沙簽署人才合作備忘錄,深化人才交流。此外,第九屆福州市創新創業大賽已啟動,最高獎勵10萬元。
各地人才新政
山東:濟南推出“數字經濟人才12條”
近日,濟南市研究制定了《濟南市關于加強數字經濟人才發展的若干措施(試行)》,圍繞數字經濟人才引進、能力提升、服務優化等主要環節,提出了12條具體舉措。《若干措施》聚焦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網絡安全等緊缺產業需求,堅持高端人才引領、國內國外并舉,吸引集聚高層次數字經濟人才。通過編制池保障、項目資助等多種方式,加大對數字經濟高端人才、頂尖人才以及首席數據官等領軍型人才引進力度。深化“揭榜掛帥”機制,吸引國內外數字經濟領域工程師、創客團隊等定向攻關、來濟創業。聚焦校地融合發展,持續支持校企共建現代產業學院、公共實訓基地,進一步深化校企交流合作;選聘一批數字經濟領域科技副總和產業教授,助力成果轉化、推動產教融合;支持重點院校、企業建設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基地、卓越工程師學院,定崗定向培養數字經濟產業人才。
山東:濟南加強銀齡人才隊伍建設制定17條措施
近日,濟南研究制定《濟南市關于加強銀齡人才隊伍建設的若干措施(試行)》。具體從4個方面,制定了17條具體措施。主要有以下創新點:堅持需求導向。適度放寬申報高層次人才分類認定(A至D類)年齡限制,對濟南市經濟社會發展有特殊貢獻的高層次人才,可不受年齡條件限制。堅持對標先進。鼓勵醫療衛生領域的退休專業技術人才,發揮其專業優勢,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坐診、講學、培訓,有效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緩解基層高層次醫療衛生人才緊缺不足的問題。堅持因地制宜。鼓勵各類銀齡人才特別是柔性引進的高層次銀齡人才發揮“伯樂”作用,協助對接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全職來濟工作;針對醫藥領域人才,突出相關工作經驗的重要性,支持中醫藥銀齡人才退休后繼續留用參與臨床診療指導、醫學科研、技術培訓等工作。
山東:濟南15條措施力挺青年科技人才
近日,濟南市制定了《濟南市關于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引進培養使用的若干措施(試行)》,著力解決青年科技人才成長發展中的關鍵問題。濟南市聚焦13條標志性和34條重點產業鏈,精準支持青年人才創業。濟南市將在人工智能、高端數控機床與機器人、空天信息、新能源裝備等領域,每年遴選10名優秀青年創業人才,給予一次性50萬元資金支持,納入海右人才基金重點扶持范圍,推動更多青年英才在濟南脫穎而出、綻放異彩。同時還提供“海右人才”政策服務團、金融服務團、法律服務團、知識產權服務團及科技經紀人、市場營銷專家、管理咨詢專家等支持服務。將在3年內舉辦不少于100場高質量的青年科技人才推介會和路演活動,通過“基金+項目+人才”模式,幫助青年人才快速對接資本、產業和市場,獲得資金、平臺等全方位支持。同時,推行“揭榜掛帥”,激勵青年人才勇闖科技前沿。3年內組織不少于50項青年科技創新“揭榜掛帥”活動。以剛性約束強化支持導向,青年人才擔綱市級重點科研計劃的比例不低于60%,構建起“壓擔子—搭梯子—結果子”的閉環培養模式。
湖北:“武漢光谷”推重磅人才舉措 啟動全球引才行動
6月5日,武漢東湖高新區召開新聞發布會,一次性發布“1+3”人才政策體系、全新人才服務體系,并宣布建設湖北省全球高端人才市場化信息服務平臺,啟動全球引才行動。此次推出的“1+3”政策體系以六大“聚焦”構建競爭力人才生態:對新引進的諾貝爾獎得主、院士等頂尖科學家給予最高1億元支持;打造創業人才“全周期”培育體系,初創團隊可獲5萬元扶持及孵化服務,獲500萬元以上風投的企業控制人直接認定為創業人才并獲最高100萬元支持,已認定人才5年內按動態積分獲最高1000萬元梯度支持;留學回國人員可獲最高30萬元落地獎勵,市場化機構引才薦才獲5至20萬元獎勵;首推人工智能專項政策,頂尖團隊帶頭人直接認定為3551領軍人才獲200萬元,核心成員每人100萬元,團隊最高獲500萬元;增設“卓越工程師”類別,重點企業實踐基地及聯合培養項目可獲50萬元支持;構建包含人才集團、@光谷人網、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及“數字人才卡”的“四位一體”服務體系。同步上線的湖北省全球高端人才信息平臺收錄超3300萬人才數據,通過“AI+大數據”繪制知識圖譜,精準匹配湖北“51020”產業需求。
各地人才信息動態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舉辦第二屆“人才周”活動
6月8日,以“智匯拉薩·人來無憂”為主題的拉薩市第二屆“人才周”活動開幕。活動現場,拉薩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拉薩市人才工作站、拉薩市人才服務驛站揭牌。此次活動以優化人才政策服務供給為重點,專門制定《拉薩市人才政策匯編》宣傳手冊,進一步細化個人補助、科研補助、安家補貼、晉升激勵、金融支持、住房保障、教育保障、家屬安置等事項,同步組織開展政策宣講、現場答疑等活動。
廣東:“百萬英才匯南粵”粵港澳大灣區青年人才對接會社科類專場舉行
6月7日,“百萬英才匯南粵”粵港澳大灣區青年人才對接會——社科類專場在廣東財經大學舉辦。活動由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主辦,共吸引廣東財經大學、廣東金融學院、華南農業大學等137家高校(包括省外高校58所)超5000名求職畢業生現場參會,接收簡歷8170份,初步達成就業意向1484人次,為社科類高校畢業生與用人單位搭建了高效對接平臺。在直播帶崗區,實時介紹單位的熱招崗位,超3600人次線上投遞簡歷。活動還同步在“人才港”“粵聘云”搭建了線上招聘求職渠道,為產才雙方提供便捷的線上對接服務。值得注意的是,本場對接會外貿業務員、海外社媒運營、國際財務儲備人才等涉及海外業務的崗位需求較大。近年來,廣東中小企業出海的步伐不斷加快,對復合型人才渴求愈發旺盛。
北京:朝陽區召喚全球青年人才
北京朝陽區將啟動全球青年“來朝筑夢”計劃,實施“托舉—守護—安居”三大行動推出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創新創業的若干舉措。為支持全球青年創業,朝陽國際人才創業大會(ITEC)將提供總額超5000萬元的獎金,為優秀青年人才提供空間支持、投資加速、人才服務、生態賦能等全鏈條創業服務。通過貼息補貼、融資獎勵等多元金融服務為青年創業降成本、增動能。朝陽區將設立“人才賽”,遴選30名技術敏銳度高、商業潛力大的青年人才,提供資金、政策支持。此外,朝陽區還將提供住房保障支持,短住免費、長租補貼;提供醫療健康等生活服務;依托活力街區打造“青年人才會客廳”“青年人才驛站”等,從行業對話到專業培訓,從前沿分享到科創沙龍,促進合作。
香港特別行政區:HICOOL 2025全球創業大賽香港賽區啟幕
6月3日,由北京海外高層次人才協會主辦的HICOOL 2025全球創業大賽香港賽區啟動儀式在香港舉行。今年,HICOOL大賽吸引139個國家和地區超萬個項目參賽,大賽報名項目數量、參賽人數實現“雙破萬”。香港憑借區位與科技優勢,歷來與北京合作緊密、成果頗豐,大賽去年首設香港賽區即獲211個項目響應,今年參賽項目增至288個、人才423名,同比分別增長36%、75%,充分彰顯了香港的科技創新活力。
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與廣州南沙簽署人才合作備忘錄
6月3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港舉辦“共建國家高水平人才高地交流會”。會上,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與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共同簽署聯合招才引智合作備忘錄,進一步深化兩地人才交流,推動人才協同服務事項合作落地。在聯合招引人才方面,充分發揮香港科研實力強勁、南沙應用場景多元的比較優勢,聯合開展高校尋訪攬才活動,廣邀科技人才、高層次人才到香港和南沙創新創業,推動優質人才資源共引共用共享。在聯合提供服務方面,聯合為香港有科研成果轉化需求的科研人才匹配對接南沙產業資源;為南沙重點企業“走出去”提供接軌國際的出海服務;為國際高層次人才提供人才安居、子女入學、項目支持等全方位服務。在聯合舉辦活動方面,聯合開展如粵港澳人才協同發展高峰研討會、粵港澳大灣區卓越工程師研學活動、香港國際人才高峰論壇等活動,促進兩地人才交流與合作。據悉,南沙推進規則機制“軟聯通”,目前已在建筑、工程、衛生、司法、稅務、旅游等多個專業領域實現對港澳專業人才認可;在全國率先試點聘任港澳籍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員;在廣東省率先實現市級科研資金跨境撥付;實行人才往來港澳商務簽注備案“綠色通道”。
賽事招募信息
福建:最高獎勵10萬元!第九屆福州市創新創業大賽啟動
6月3日,2025年榕創嘉年華暨第九屆福州市創新創業大賽正式啟動。本屆賽事主題是“因創而聚,向新同行”,企業參賽注冊報名截止日期為2025年6月15日。大賽按照初創企業組和成長企業組進行比賽,工商注冊日期在2024年1月1日(含)之后的企業參加初創企業組比賽,其他企業參加成長企業組比賽。大賽采用分級舉辦、逐級評選、擇優晉級的形式,共設獎金102萬元。其中一等獎10萬元、二等獎5萬元、三等獎3萬元,最受歡迎的創新企業獎3萬元,榕臺融合科技創新獎、海洋科技成果創新獎2萬元,優勝獎1萬元。其中,海洋科技成果創新獎為今年首設。若參賽項目成功晉級創新創業大賽全國賽,可申報省科技廳創新資金項目,并優先予以支持。創新資金項目為后補助,補助金額30萬元至45萬元。
信息綜合自新華網、央廣網、人民網、中國新聞網、中國組織人事報、中工網、大眾網、中國日報、科技日報、北京青年報等。
文章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看法。
神州學人雜志及神州學人網原創文章轉載說明:如需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