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學人網訊 當筆墨丹青邂逅千年遺產,當紙上乾坤映照古都新韻——國內首部漫畫學術刊物《漫畫研究》第四期于近日正式出版。本期以“世界遺產在北京與漫畫”為核心命題,深入探尋漫畫這一兼具大眾親和力與藝術先鋒性的文化載體,如何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創新傳播注入時代活水,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開辟嶄新路徑。
《漫畫研究》第四期
北京,這部鐫刻著3000余年建城史、八百余載建都史的立體史書,其璀璨的世界文化遺產,既是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生動見證,亦是連接古今、溝通中外的時空橋梁。本期《漫畫研究》以學術為經、以創意為緯,通過多篇學術論文系統梳理了漫畫在文化遺產闡釋、傳播與教育中的多維價值,展示出漫畫藝術如何解構遺產符號、重構歷史敘事的理論探索,不僅對北京世界文化遺產漫畫化表達成果進行了一次集中呈現,更深入思考了數字時代背景下,漫畫在文化強國建設中扮演活化媒介角色的無限可能。從長城的雄渾蜿蜒到故宮的金碧輝煌,從頤和園的湖光山色到中軸線的經緯縱橫,這些凝固的歷史瑰寶,正期待著與流動的藝術語言碰撞出新的火花。
《漫畫研究》主編、北京漫畫學會會長陶冶教授表示:“我們期待通過這一系列探索,激發更多學者、創作者與公眾對文化遺產漫畫表達的關注,共同書寫中華文明傳承與創新的新篇章。”
此外,本期不止于遺產與漫畫的雙向對話,刊物內容涵蓋多樣:縱覽中國原創漫畫行業三十載風雨歷程,反思產業發展的經驗與啟示;聚焦人工智能技術對漫畫敘事邏輯的重構,探討科技賦能下藝術表達的邊界與突破;追溯漫畫名稱的源流演變,解碼語言符號背后的文化記憶;剖析《西游記》海外傳播中的漫畫本土化轉譯方法,探索傳統文化“走出去”的創新路徑;關注漫畫在美育實踐中的獨特價值,讓藝術之美浸潤心靈……這些多元議題的碰撞,立體展現了漫畫作為跨學科、跨媒介、跨文化表達形式的蓬勃生命力。
作為北京漫畫學會傾心打造的學術陣地,《漫畫研究》始終貫通理論與實踐、連接歷史與當下,致力于搭建漫畫學術研究與產業實踐的橋梁,積極推動中國漫畫學術體系與產業生態的協同發展。未來,《漫畫研究》將繼續以墨香為引,匯聚學界與業界同道之力,讓漫畫藝術成為激活文化遺產的時代筆墨,在傳統與現代的交匯處,共同書寫中華文明傳承創新的壯麗詩篇。
本期出版榮受北京市文物局、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及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共同支持。(供稿/北京漫畫學會)
文章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看法。
神州學人雜志及神州學人網原創文章轉載說明:如需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