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來,美國多所高校接連向特朗普政府“投降”,或簽訂和解協議、或表達和解意向。這場以校園“反猶”運動為導火索、持續數月的風波似乎已接近尾聲。對此,有批評者認為,在這場“聯邦政府VS高等院校”的斗爭中,美國尊奉的教育獨立與自由精神在強權面前一敗涂地。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7月31日報道稱,經白宮方面證實,特朗普政府于7月30日與布朗大學達成一項協議,同意恢復對該校的聯邦撥款,同時終止對布朗進行的一切調查。布朗大學在一份聲明中說,根據協議,該校現有科研項目的資助和撥款將被恢復,其中包括5000多萬美元未到賬的聯邦科研經費,該校也重新獲得申請聯邦科研經費的資格。作為交換,布朗大學將撤銷“DEI項目”(多元、平等、包容),承諾在招生及校園活動中貫徹非歧視政策,并允許聯邦官員查閱招生情況等。美國教育部長麥克馬洪發表聲明,稱“本屆政府成功扭轉了美國高校多年來‘被覺醒文化所挾持’的困局”。
英國《衛報》透露,盡管此次協議不涉及罰金,校方也無需承認存在“不當之處”。但根據協議,這所位于羅德島州的高等學府未來10年要向當地就業培訓機構捐贈5000萬美元以“回饋社會”。布朗大學校長帕克森在給全校師生的公開信中稱,這項協議是校方在“未犧牲學校價值觀”的前提下回應了政府方面的關切,并強調捍衛學術自由始終是該校的宗旨。帕克森也坦言,布朗并未違反任何法律卻要與政府和解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受到了“財政施壓”。
事實上,在布朗大學“低頭認錯”之前,聯邦政府就與哥倫比亞大學達成了一項“里程碑式”的和解協議。為恢復聯邦撥款,哥大不僅作出一系列改革承諾,還需向聯邦政府支付高達2.2億美元的“罰金”。在特朗普的支持者看來,這一妥協堪稱特朗普打擊美國高校“自由派偏見”的重要一步。繼哥倫比亞大學后,賓夕法尼亞大學也主動與特朗普政府和解,宣布將修正跨性別運動員成績,并向曾遭遇不公平競爭的女性選手道歉。布朗大學是第三所與政府和解的常春藤盟校。不僅如此,美國哈佛大學也已經釋放出強烈的和解信號,愿意以5億美元的代價同聯邦政府握手言和。7月3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回答白宮記者提問時打趣稱:“這可是好多錢呀……既然他們愿意和解,我們就拭目以待。”
然而,美國藤校這一連串的妥協退讓,招致各界強烈不滿。美國《華盛頓郵報》稱這類舉措與其說是“務實”,還不如說是“綏靖”。紐約州國會議員、哥大校友納德勒痛批哥大的和解是一項“懦夫協議”,認為其在高等教育與學術自由的戰爭中“舉白旗投降”。美國《國會山報》更直言,哈佛5億美元的“投降賠款”將宣告“美國學術自由的終結”,“如果全球資源最雄厚的獨立學府都不能、或不愿抵抗赤裸裸的威權主義,那么所謂‘獨立性’還有什么意義可言?”
文章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看法。
神州學人雜志及神州學人網原創文章轉載說明:如需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