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中國首家網上媒體 1995年 1 月 12 日創辦
社內媒體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當前位置: 首頁 > 深度 > 正文
推進國際中文教育專業化發展
發布時間: 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國際中文教育不僅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載體,也是增進中外人文交流、促進文明互鑒的橋梁。面對全球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如何提升國際中文教育的專業化水平,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國際中文教育專業化并非簡單概念,而是學業、實踐與職業組成的多維體系。學業上,需構建多領域融合的學科體系,培育復合型人才;實踐中,要形成科學、高效的教學模式,提升教育實效;職業上,應明確教師定位與標準,打造高素質師資。本文基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系統性分析框架,提出國際中文教育專業化發展的策略建議。

  重構自主知識體系

  促進語言教學與文化傳播協同創新

  當前,國際中文教育專業化在微觀與中觀層面面臨多重挑戰:傳統符號(如漢字書寫)與現代闡釋(如數字化教學)的代際鴻溝顯著,技術應用與人文傳承的適配性沖突凸顯,大綱本土化與教材專業化銜接不足,導致教學資源難以有效對接實際教學需求。同時,中文教師的數字素養、文化思辨及本土化教學能力參差不齊,教育技術應用能力亟待提升。宏觀層面,國際語言標準制定權被英語體系壟斷,中文政策在多國外語教育框架中不突出甚至缺失。此外,個別發達國家對孔子學院持敏感態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文教育專業化研究。

  為有效應對國際中文教育專業化所面臨的復雜挑戰,我們需突破傳統思維的局限,融合國際通行方法,致力于構建國際規范的自主知識體系。具體而言,可從四方面入手。

  一是夯實學科理論基礎,彰顯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獨特價值。需扎根實踐,踐行全球文明倡議,豐富教學課程體系,鼓勵學員由“學中文”“用中文”向“懂中文”的文明對話范式邁進;構建本土化文化闡釋傳播范式,采用“全球議題—區域案例—中國視角”的教材編寫邏輯,促進文化交流與文明互鑒。

  二是培育文明對話的主體掌控能力。開發“世界文明對話圖譜”解讀課程體系,立體呈現全球文明演進脈絡、地域特色與民族智慧;通過時空坐標、價值解析的學術框架,提升國際中文教育實效,增強學習者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與跨文化歸屬感。

  三是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的話語表達,差異化拓展多元話語體系。精選“借古說今”案例,設計“文化認知(趣味性)+語言習得(易學)”融合教學,幫助學習者深度理解傳統文化對當代中國發展的價值賦能,構建中外文明比較的認知坐標,形成“文明對話—價值共鳴”的良性循環。

  四是加強政策支持與制度保障。政府層面需加大政策性財政支持,完善制度保障體系。教育服務機構需構建多層次、立體化的對話機制與教育載體,促進全球中文學習資源共享。

  辯證應用技術

  賦能國際中文教育實踐

  在數智化時代背景下,國際中文教育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與挑戰。新技術、新產品的不斷涌現,為中文教育的供需市場開辟了廣闊天地,但如何辯證地應用技術,確保其服務于國際中文教育的核心目標,是一個亟待研究的課題。

  技術賦能需緊扣“語言教學與文化傳播協同創新”這一核心目標。鼓勵采用北京語言大學國際中文智慧教學系統和“中文聯盟”云教學服務平臺等成熟工具,為教師提供全方位的教學助手,為學生定制個性化學習方案。同時,積極探索虛擬現實技術疊加“具身認知”教學模式,通過動手實踐、親身參與的方式,讓學習者深度體驗并理解中華文化。例如,通過泡茶、品茶、聞茶、講茶等活動感悟并分享茶文化的精髓。技術賦能不應僅僅停留在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上,更應服務于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養。

  辯證看待技術賦能的挑戰。隨著可穿戴人工智能設備如AR翻譯眼鏡的出現,部分學習者可能對傳統中文教育模式產生動搖。對此,我們需堅持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原則,既充分利用技術手段提升教學效果,又保留傳統教育模式的精髓。技術工具雖體現出便捷性,卻難以滿足文化體驗的深層訴求。因此,我們要倡導“知行合一”的理念,通過實踐讓學習者在親身體驗中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同時,強化文化傳播的風險防控與技術監管,確保技術賦能的健康發展。

  深化國際協作,共同研制評估體系。為了更全面地反映學習者的語言能力和文化素養,有必要深化有組織科研,共同開發“文明互鑒教育指數”,包括語言能力、文化闡釋能力及價值對話能力等多維度。通過中文對比中西方節日符號內涵、探尋全球環保理念共性、比較中外詩歌修辭手法等活動,檢驗學習者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衡量學習者在認知解讀、價值傳遞、共識構建等方面的綜合素質,確保評估體系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加強政策引導與資源供給。“政—產—學—研—用”各方需研究出臺相關政策,為技術賦能提供制度性保障,并鼓勵和支持國際中文教育領域的技術創新與應用。同時,通過專項資金支持、教育基建升級以及國際合作平臺搭建等多元手段,為智能教學工具研發、數字化課程資源庫構建及跨文化師資培訓等提供保障。

  壯大職業師資隊伍

  打造國際中文教育“文明使者”

  國際中文教師的專業素養、跨文化能力及職業身份的認同感,直接關乎文化交流與傳播的深度與實效。在教育強國建設進程中,基于“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支持更多國家開展中文教學”的時代需求和系統思維,有必要探討并構建一套高效、可持續的師資培育體系。

  構建“金字塔形”教師發展模型。為應對國際中文教育對高素質師資的迫切需求,該模型以夯實基礎層為起點,依托國內高校學科優勢,通過系統培訓、海外實踐、學術交流及文化項目參與,全方位提升國際中文教師的理論根基、教學技能及跨文化適應能力。在塔身層,針對在職教師,定期舉辦教學技能與文化課程開發工作坊(如“非遺文化課程研發”“當代國情傳播”等專題),形成“雙螺旋”培訓模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在塔尖層,設立“外國本土教師創新實驗平臺”,鼓勵教師結合當地文化特色,開發“在地化”特色課程,并建立創新課程認證體系,激發教師創新活力。

  打造“雙循環”質量保障體系。內生循環方面,研制《國際中文教師跨文化勝任力框架》(教育標準)并研發配套診斷工具,明確“文化知識儲備”“文化闡釋能力”“文化傳播策略”三維度標準,并研發配套診斷工具,實現教師跨文化勝任力的量化評估與持續提升。外生循環方面,建立“三方評估機制”,由外籍中國研究專家、本土教育專家及優秀學習者代表組成認證委員會,實施“準入—過程—成果”全周期質量監督,保障師資培養質量符合國際標準。

  構建“文明對話”教師發展共同體。中外攜手共建“文明互鑒教育研究中心”,定期開展“跨文化教學工作坊”“中外教師聯合備課會”等活動,開發“全球中文教育案例庫”,出版論文集,拍攝專題紀錄片,促進教師間的經驗分享與合作研究。同時,搭建數字化交流社區,實現虛擬教研、文化沉浸、資源共建共享等效用,打破地域限制、促進教師間的即時互動與深度合作。此外,設立“文明對話勛章”激勵機制,對作出突出貢獻的教師給予表彰與獎勵,激發教師參與熱情和創造力。實施“雙向研修計劃”,拓寬教師國際視野,提升學術研究深度。

  加強國際中文教育專業化研究,是推動語言教學從“工具性傳播”向“價值性對話”升級的關鍵。通過重構自主知識體系、辯證應用技術、壯大職業師資隊伍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國際中文教育的專業化水平,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文明對話的深層支撐。未來,國際中文教育應繼續深化改革、創新實踐,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迎接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責任編輯:施惠文

文章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看法。

神州學人雜志及神州學人網原創文章轉載說明:如需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

99久久免费国产精精品| 美女女女女女女bbbbbb毛片| 尤物网在线视频| 丰满少妇大力进入| 性欧美18-19sex性高清播放| 两个人看的www在线| 无翼乌邪恶帝日本全彩网站 | 国产精品久久福利网站| 2021光根影院理论片| 国产欧美视频高清va在线观看| 韩国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剧情丝袜在线观看| 美女扒开尿口给男人爽免费视频 | chinese乱子伦xxxx视频播放|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伊人av| 97人伦影院a级毛片|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а√在线地址最新版| 嫩草影院在线视频| yy6080理论影院旧里番| 国产高清在线看| 2018中文字幕第一页| 国产在线观看的| 精品熟女少妇av免费久久|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视频| 法国女人与动zozoz0z0| 亚洲深深色噜噜狠狠爱网站| 欧美18videos极品massage| 五十路亲子中出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 |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唾| 在地铁车上弄到高c了| 538在线视频二三区视视频| 国产女人91精品嗷嗷嗷嗷| 精品国产线拍大陆久久尤物| 免费在线公开视频| 欧美影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日韩av不卡在线观看| 无码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网| 一级特黄a视频| 国产精品电影网在线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