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格局加速演變,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持續推進,教育的戰略意義和先導作用愈發凸顯。在此背景下,提升本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已成為全球眾多國家的共同優先議程。
共識之下,路徑各異。不同國家根據自身基礎與所面臨的挑戰,選擇了不同的側重點:有的強化品牌塑造,有的擴大留學生規模,有的注重合作辦學,有的側重獎助體系……在這場圍繞教育影響力展開的全球競賽中,各國正以不同的方式,積極塑造全球教育的未來格局。
美國:縱深擴展構建體系化輸出格局
面對全球競爭新態勢,美國的國際教育在向高等教育縱深推進的同時,也將其范圍延伸至基礎教育,試圖構建一個更為體系化的網絡,維持本國吸引高端人才的傳統優勢,鞏固其在全球國際教育中的地位。
美國聯邦政府持續重視高等教育出口,將其作為擴大教育國際影響力的一個重點領域,強調發揮其“牽線搭橋”的作用。2023年,美國商務部發布的文件明確指出,聯邦教育出口戰略的一個關鍵要素是將外國招生團體與美國教育機構聯系起來。利用國際貿易局的出口促進服務,美國政府組織面向海外招生合作伙伴的推廣活動,以幫助美國教育機構在新市場中獲得曝光、建立合作伙伴關系、開發分銷渠道。這些活動幫助美國院校在海外建立強大的合作伙伴網絡,從而增強它們在海外的影響力,吸引更多國際學生來美國學習。
此外,美國聯邦政府近年來將擴大基礎教育國際影響力納入國際教育發展戰略,并以強化全方位合作交流為主要方向。2018年,美國國際開發署發布《美國政府國際基礎教育戰略2019-2023》,首次就國際基礎教育作出規劃,提出了一系列強化與伙伴國家合作交流的行動舉措。基于過去的發展成果與經驗,2024年美國又制定發布《美國政府國際基礎教育戰略2024-2029》,明確提出將美國定位為“國際基礎教育的領導者”,并把與伙伴國家合作加強教育體系建設,提供可及、包容、公平且能適應環境不斷變化的優質教育作為戰略目標。
在具體行動上,該戰略提出,美國將加強與伙伴國家及其地方政府和利益相關者的合作,以確定最合適的方法來滿足伙伴國家的需求和自主權、生成并使用數據證據來推動決策和投資、加強教育系統的能力和績效、促進公平和包容等。在落實這些行動的過程中,美國調動全部政府機構力量,農業部、國防部、教育部、勞工部、國務院、財政部等部門都積極參與其中。
英澳:從“規模擴張”邁向“品牌塑造”
作為傳統的留學目的地與國際教育強國,英國和澳大利亞近年來都在國際教育方面推動戰略重心轉移。面對全球生源競爭加劇、學生體驗要求提高以及聲譽風險凸顯等新挑戰,兩國都意識到,僅依靠擴大留學生數量已難以維持長期優勢。為此,它們著力推動國際教育從“數量增長”向“質量提升”與“品牌增值”轉型,力圖通過系統性改革和精細化運營,重塑其國際教育的吸引力。這一戰略轉向,不僅是為了應對外部競爭,更是為了在可持續的基礎上,實現教育生態的良性發展和國家軟實力的整體提升。
英國政府2019年發布的國際教育戰略明確提出,將擴大英國全球影響力作為重要目標,并出臺了一系列行動舉措,包括通過項目向全球推廣英國各學段教育,不斷完善國際教育招生、教學和就業等全鏈條體系,以及為國際學生提供更好的體驗,如優化簽證制度、增加國際學生在英工作機會、向國際學生分享在英就業和深造經驗等。雖然目前各項工作都在順利推進,但鑒于國際競爭格局變化,英國已經開始了《國際教育戰略2.0》的研究和制定工作。為推進此項工作而專門成立的英國國際高等教育委員會指出,維持現狀或“照舊行事”已經無法實現英國的國際教育戰略目標。該委員會建議英國政府擴大國際學生來源范圍、豐富留學服務渠道、通過跨國教育積極參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更好地向全球學生和利益相關者傳遞英國聲音等。為進一步提高國際學生的體驗感和維護英國高等教育的國際聲譽,英國還在2024年5月宣布,將嚴厲打擊非法招生代理機構并提高招生門檻,要求大學簽署嚴格的招生代理協議,對國際學生的教學要以線下為主。
澳大利亞在提高教育國際影響力上側重學生體驗感的提升和規范化管理。2021年發布的《澳大利亞國際教育戰略2021-2030》指出,國際教育不僅為澳大利亞帶來經濟利益,還促進了有意義的跨文化交流,建立了有影響力的校友網絡。為維護澳大利亞在國際教育領域的優勢地位,該戰略提出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加強國際學生與澳大利亞本國學生和社區之間的聯系、提供包括數字教育在內的多樣化教育服務、在國際教育委員會中保留國際學生代表、延長畢業生臨時簽證時限等。基于國際和國內環境的變化,2024年澳大利亞發布《國際教育和技能戰略框架》草案。草案指出,國際教育的無序增長導致誠信問題增多、基礎設施壓力增大,導致國際學生宿舍供不應求,威脅到該行業的社會形象和澳大利亞的聲譽。草案強調,所有國際學生都應該接受安全、優質的教育,要打造以質量和誠信為基礎的教育行業,建設能夠確保長期可持續增長的管理系統,將澳大利亞的教育和培訓推向世界。
非傳統留學目的地:以獎學金體系撬動全球人才
在全球高等教育競爭格局中,一些非傳統留學目的地國家正以精準而富有吸引力的獎學金體系為突破口,積極參與國際人才爭奪。不同于傳統教育強國依靠歷史積淀和品牌聲譽的路徑,這些國家多選擇以“資金+服務”雙輪驅動的模式,系統性提升其教育體系的國際能見度和競爭力。
為吸引全球優秀國際學生到新加坡攻讀科學與工程領域博士學位,新加坡科技研究局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和新加坡理工大學等高校合作推出了全額資助獎學金項目“新加坡國際研究生獎學金”。除了免學費、提供安家補貼和機票補貼外,該項目為應對生活成本上升,2024年起將生活津貼從每月2200新元調整至2700新元,在學生通過資格考試后進一步增至3200新元,以確保對國際學生的吸引力。調整后的獎學金項目與美國、英國等其他國家的博士獎學金相比更具吸引力,提高了新加坡國際教育的競爭力。此外,新加坡還更新了該獎學金項目的在線申請門戶,簡化了材料提交流程,增加了用戶友好性。這些措施大幅降低了國際學生尤其是來自非英語母語國家學生的申請障礙。
土耳其同樣重視針對國際學生的多層次、全方位的獎學金資助體系建設,2025年發布的《高等教育國際化戰略文件(2024-2028)》進一步明確了政策要求。其中,在學生資助方面,土耳其設立了多項獎學金項目:“土耳其獎學金”面向全球優秀學生,提供本科至博士階段的公費教育機會,涵蓋學費、住宿及生活津貼,旨在培養國際化人才;“高等教育委員會獎學金”專門針對與土耳其簽署教育合作協議的國家,支持其學生赴土深造;“土耳其國際交流獎學金計劃”則為短期交換生提供資助,允許國際學生在土耳其高校進行最長兩學期的學習交流。在學術人才支持方面,土耳其推出兩項重點計劃:“高等教育委員會國際學者資助計劃”吸引全球排名前700的頂尖院校的博士生及博士后研究人員赴土開展學術研究;“學術積累計劃”則資助土耳其公立高校教師赴海外進修,促進學術交流與知識共享。
各國雖然在地緣背景、資源稟賦和發展階段上各有不同,但提升教育國際影響力為共同選擇,反映了當前國際教育競爭的最新趨勢。各國策略雖殊,其目標卻同,即在知識經濟時代,通過教育這一核心軟實力,塑造對本國有利的人才格局、技術標準與價值認同。對于任何一個志在未來的國家而言,提升教育國際影響力都已不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必答題。
文章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看法。
神州學人雜志及神州學人網原創文章轉載說明:如需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