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還有什么煩心事和困難,可以隨時找我!”譚菀婷送走最后一名談話的學生,已是晚上十點。作為一名研究生兼職輔導員,深入一線關注學生思想動態(tài)、解決學生實際困難是工作的重心。
和學生們在一起
這已經(jīng)是譚菀婷成為武漢大學研究生兼職輔導員的第三個年頭。談及為何會選擇研究生三年期間始終堅守在這一崗位上,她表示:“如果說支教那年我遇見的是一群‘小可愛’。那讀研期間朝夕相處的這些‘大可愛們’,同樣帶給了我?guī)熒策M、并肩成長的成就感與幸福感。成為一名研究生兼職輔導員,是我繼作為武漢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志愿者后,做出的另一個無比幸運的決定。”
與愛相伴,在溫暖中前行
一提到“志愿服務”四個字,譚菀婷的眼中便會閃爍出光芒。她說:“志愿服務,是貫穿于我珞珈求學時光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雖然現(xiàn)在科研和工作比較繁忙,無法像之前那樣一直堅守在志愿服務第一線,但它早已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方式和精神力量?!?/p>
說起自己與之結緣的契機,譚菀婷回憶道:“最初接觸志愿服務還是在2015年。第一次離開家鄉(xiāng)求學的我格外思念外婆,就主動申請每周末去陪伴、照顧學院退休教師?!边@一去就是風雨無阻的兩年。
志愿服務剪影(迎新期間)
此外,地鐵站迎接新生、櫻花開放期間守護校園、海峽兩岸青年東湖論壇、世界大學女校長論壇,都有譚菀婷志愿服務的身影。2018年,她更是受聘為軍運會武昌區(qū)志愿服務形象大使,并作為志愿者代表在“軍運會800天誓師大會”上發(fā)言。“別人說的都是故事,自己經(jīng)歷的才是生活。我更希望能夠以自己的身體力行,帶動更多的同學參與其中,讓社會更加美好的同時,也讓我們收獲成長。”
同舟共濟,在砥礪中成長
2019年本科畢業(yè)后,譚菀婷放棄了推免的機會,選擇成為一名支教志愿者,前往四川山區(qū)開展支教扶貧工作。
期待美好,現(xiàn)實卻有些“骨感”。窘迫的生活條件、從學生到教師身份的轉變、師資極度匱乏下高強度的教學任務、與隨時可能出現(xiàn)各種問題的孩子們相處,這些對她來說都是嶄新的挑戰(zhàn)。好在有當?shù)貓F委和學校老師們的幫助,她和隊友們逐漸適應了支教工作。除了日常教學外,團隊還堅持每周六下到村里的童伴之家,為留守兒童開展興趣課堂。同時,她們還積極申報公益基金,為當?shù)丶彝ソ?jīng)濟困難學生帶來社會各界的資金和書籍文具等支持。
年底,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教學課堂被搬到了網(wǎng)絡上。留守兒童本就占較大的情況,讓作為班主任的她特別擔心孩子們在家里的學習和生活狀態(tài)。除了完成線上教學、日報平安外,她還運用專業(yè)所長,用寫信的方式,一方面表達對孩子們的思念,另一方面從理想信念教育、學生行為培育、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引導學生思考疫情之下應當何為。
與此同時,作為黨員和青年志愿者,她也毫不猶豫地加入了武漢大學為抗擊疫情一線的工作人員子女輔導功課的志愿者團隊,除教學輔導外還承擔起了小學五年級組的其他工作。直到現(xiàn)在,當時輔導的小朋友與她還有QQ上的聯(lián)絡。
“不敢說奢望在貧瘠的土地上開出花兒來,能盡力做好陪伴與引導,哪怕帶去的改變就一點點,也是值得的。”
溫柔歲月,在憧憬中收獲
一年的支教扶貧讓譚菀婷切身體會到了育人的意義,也讓她更加堅定了想要成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理想。研究生和兼職輔導員的雙重身份,既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一方面對個人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也拉近了譚菀婷和學生們的距離,讓她更容易成為學生健康生活的知心人和成長成才的引路人。
自從成為兼職輔導員以來,譚菀婷在探索中厘清工作思路,堅持立德樹人,抓好思想引領。利用重要時間節(jié)點,為新生講授入黨啟蒙課,推動學生了解黨的光輝歷史;指導開展主題團日活動,增強學生對團員身份的認同感與自豪感??破照勑牟⒅?,規(guī)范危機干預。主動報名參與輔導員危機干預能力提升工作坊學習相關知識,指導學院心理健康協(xié)會開展心理科普宣傳活動,學生談話全覆蓋,做好家校協(xié)同,預防危機事件發(fā)生。用情解憂紓困,以愛關懷學生。借助獎助貸專項工作契機,她與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深入交流,主動提供關懷與幫助。同時于線上進行自強典型宣傳,引導同學們自立自強、回饋社會。
文章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wǎng)站的觀點和看法。
神州學人雜志及神州學人網(wǎng)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說明:如需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