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銘錕開發剪窗花APP(受訪者供圖)
虛擬的窗花“貼”進現實世界
千年技藝在數字世界重煥新生,執科技為剪,讓傳統與創新交織出新的樂趣。在英國留學的“00后”泉州小伙洪銘錕利用課余時間,獨立開發剪窗花APP,能將虛擬的窗花“貼”進現實世界,讓全球朋友們體驗中國非遺文化的魅力。
留學生開發剪紙APP 讓傳統非遺煥發新生
打開這款剪窗花APP,指尖在屏幕上輕劃縮拉,窗花圖形隨即變動,很快中國紅窗花就創作好了,打開攝像頭,做好的虛擬窗花就“貼”在實景上,獨樹一幟的創意讓網友們連連點贊。
剪紙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也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傳統的剪紙藝術一般是貼在窗戶或墻上,寓意著幸福與吉祥,而AR技術能將虛擬的窗花和真實環境巧妙結合起來。”洪銘錕介紹,借助科技力量,非遺剪紙的魅力可以隨時隨地與全球用戶分享。APP上線后,得到很多人的喜歡,很多外國朋友借此了解更多中國文化。該APP在IOS圖形與設計排行榜最高時排到第九名。
在國外參加中國年廟會 激發靈感創作軟件
洪銘錕今年23歲,泉州南安人,從南安一中畢業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工業設計專業。大學期間,洪銘錕就嶄露頭角,與同學組成跨學科創新小組,在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移動應用創新賽中斬獲全國一等獎(AR賽道)。目前,洪銘錕在英國知名大學的創新設計工程專業攻讀碩士學位。
“做剪窗花APP的靈感來源,其實比較巧合。”洪銘錕告訴記者,在英國讀書時因為忙于學業,春節沒有回家過年,便參加了學校中國文化社團組織的一場新年廟會活動。他最喜歡剪窗花這個環節,小小紙張,通過簡單的折疊與裁剪,就能創造出豐富多彩的圖案,讓他覺得很驚奇。
活動結束后,洪銘錕就想著自己做一款模擬剪紙的軟件。“獨立開發一個APP挺不容易的,從界面設計到代碼開發,還有算法實現、體驗優化,每一步都要自己來完成。”洪銘錕介紹。
嘗試用剪紙來描述 讓更多人看到泉州
泉州刻紙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始于唐而盛于宋。剪紙(泉州(李堯寶)刻紙)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我在泉州長大,從小就接觸了很多非遺文化,比如說南音、木偶戲,都是我非常喜歡的文化藝術。”洪銘錕說,泉州有著非常深厚的“海絲”底蘊,這里兼容并蓄又創新發展,泉州的文化底蘊給了他文化自信,讓他更主動去擁抱世界的其他文化,以開放的視角體驗不一樣的藝術和文化。
“泉州是世遺之城,有22個世遺點,很適合用剪紙來描繪和表達。”洪銘錕表示,暑假期間他計劃投入大部分的精力來完善剪窗花功能,加入不同的紋樣模板和更多的創作工具,展現不同地方的剪紙特色,讓用戶自由創作紋樣,同時在社交媒體宣傳上加入一些泉州景點系列的剪紙,讓更多人看到魅力泉州。
文章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看法。
神州學人雜志及神州學人網原創文章轉載說明:如需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