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綠領”人才成新寵,“雙碳”領域人才需求近百萬人引發關注。
數據顯示,目前“雙碳”領域的相關從業者僅10萬人左右,仍存在較大的人才缺口。
“綠領”是干啥的?
201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以下簡稱《大典》)對具有“環保、低碳、循環”特征的職業活動進行了研究分析,將部分社會認知度較高、具有顯著綠色特征的職業標示為綠色職業。
2022年版《大典》對綠色職業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標識了134個綠色職業,涉及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綠色服務等領域。
2024年7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19個新職業中,綠色職業占據三席,儲能電站運維管理員就是其中之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今年發布的新職業、新工種中,也包括風電場葉片維修工、氫燃料電池測試員等“綠色”新工種。
如今,這類帶有鮮明“綠色低碳”標簽的崗位,正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綠領”。復合型“綠領”人才也日益成為企業競相爭搶的對象。
人才缺口近百萬
近年來,隨著綠色發展理念的深入人心,我國“雙碳”人才需求持續增長,相關從業者的收入也很可觀。
“綠領”職業的收入因地區、經驗和具體行業而異,通常初級職位年薪在10萬至25萬元之間,資深職位則更高。
數據顯示,“雙碳”領域的人才需求近百萬人,但目前相關從業者僅十萬人左右。除了技術人才缺口大,“雙碳”領域對于管理、咨詢等崗位的人才需求也十分迫切。
研究預測,中國通過主動綠色轉型,在2050年將創造3800萬個崗位,這些崗位主要來自具有傳統經濟優勢和快速增長的低碳排放行業。
綠色轉型發展為年輕人 帶來就業新機遇
華東師范大學生態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副院長徐娟表示,近年來“綠領”職業興起,首先得益于國家在新能源、綠色制造和環保科技等領域的戰略部署,帶來了新的就業機會。
不少地方也出臺政策大力培養綠色產業人才。如福建省此前出臺推進綠色經濟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明確將綠色經濟人才納入省級高層次人才認定支持范疇,大力引進綠色經濟產業發展急需緊缺人才。
同時,科技創新、數字化轉型等趨勢為行業注入新的活力,進一步推動了人才需求的增長。
在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學工辦主任于愛濤看來,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綠領”職業,多出于雙重考量:一方面,經過專業學習后,不少人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抱有濃厚興趣;另一方面,政策紅利下職業前景廣闊,雖然目前起薪有限,但隨著經驗積累,職業發展潛力很大。(來源:央視網綜合)
文章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看法。
神州學人雜志及神州學人網原創文章轉載說明:如需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